疫情打破了2020年的平静,大量公共设施临时关闭,多所高校暂缓开学,网络世界为更多人熟知与亲近。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追寻永不消逝的电波”暑期实践团,通过自己的脚步找寻电信精神的源头,溯源电信人的红色基因,秉持服务同学,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理念,对各高校线上校史馆展开调研。更好地弘扬大工71年历史中饱含的红色基因与优良传统,发扬红色基因促进学校建设,传播学校历史,增进学校知名度,增强同学凝聚力,号召同学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序章。
初识 | 汇集优秀同学,彼此了解相识
“电波”实践团成立五年来,已先后奔赴多地深度走访40余位校友,以多种方式推动建立“电波”文化,并荣获榜样大工称号。
本期实践团队两位指导老师经验丰富,经过面试选拔,最终队员来自三个年级、多个团委学生会部门。见面会从从自我介绍、团队精神、项目定位、技术方向、推广方案等多个方面展开,队员迅速熟络,实践初步方向逐步确立。
深入 | 溯源红色基因,知大工校史馆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牢记抗战历史,追寻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电波”实践团队,以历年举行的校一二九长跑运动为起点,深入探索我校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渊源,并展开主题宣讲。
为展现大连理工大学70年来波澜壮阔的建设发展史,系统地呈现大工红色基因的起源与发展,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于2019年4月15日正式启用。校史馆由五大展区组成,注重弘扬学校优良办学传统、传承大工红色基因的主线,重点展现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延伸 | 调研众多高校,取百家之精华
选取百余所高校进行筛选,对比50余所双一流和历史底蕴深厚的普通本科高校的博物馆、校史馆、档案馆网站,选取24个有用样本。
从宣传广度、宣传深度、涉及层面、使用层面四个维度展开详细调研,发现大部分网上校史馆的建设都做到了它应该行使的最基本的功能,记录校史和讲述人物。有一些学校校史馆的建设不仅仅有其意义,还能让人对那段过去的日子产生共鸣,一些对过去老照片和物品的收藏更能真实的展现出过去的时光。
各个学校的建设各有优缺都从数据可以较为清晰的看出,我们校史馆的建设也应该扩大其功能,借鉴新世纪的新工具来展现学校新的风貌,比如AR和数字校史馆以及一些能加强互动的小软件,也能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学校的软实力,形成五千余字调研报告,并获校史馆采纳。
由孙智妍和韩愉两位经验颇丰的老师带队领路,团队分工明确,先后展开了多次讨论会议,商讨调研方案,制作调查问卷、形成万字实践报告。
科技 | 结合专业特长,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一大部分都离开了大连,经过与老师讨论后提出了一个方案,通过小程序远程与学校名人雕塑或经典建筑进行合影打卡,通过拍摄收集了校内的各种特色风景,借助小程序实现了图片的自动剪切与合成,最终完成了远程打卡这一功能。
我们“电波”实践团,与校史馆达成实践合作,做客校史馆,与校史馆黄老师探讨各校线上校史馆的科技发展历程和我校线上校史馆的建立方案,并展开实地取景、拍摄、勘测。体验线下校史馆的互动查询机,讨论小程序互动的可行性。
汇报讨论调查情况,提出线上校史馆建馆建议,与校史馆负责人黄老师展开详细合作细节商讨,通过实践深刻体会把校史融入到国家和民族振兴的事业中的红色基因。